特價↘394$股神巴菲特的神諭:不做會後悔、或做了好後悔的致富語錄現在下殺只要394

  • 作 者: 凱洛.盧米思Carol J. Loomis
  • 譯 者: 李宛蓉
  • 出版社: 大是文化
  • 出版日: 2016 年 10 月 4 日
  •  

    奇摩購物中心商品: 來自 書籍、文具、DVD>書籍>財經 / 企管 / 行銷>投資學

     

     




    內容簡介:


    ★空前絕後的作者群:巴菲特、比爾.蓋茲、《財星雜誌》首席主筆盧米思等
    ★股神所有偉大交易的細節與思惟剖析完整重現,連巴菲特自傳都不曾提及
    ★上市第一週立刻榮登《紐約時報》、亞馬遜網路書店暢銷排行榜


    「巴菲特致股東信函」的唯一潤稿人盧米思,
    認識股神將近50年,以60年資歷編著了這本書。
    不過,2013年波克夏的股東大會上,巴菲特卻四處推銷:「這是我的書。」
    因為,這是他畢生最完整的語錄重現與事蹟詮釋。


    巴菲特是人類有史以來,唯一一個在有生之年,就把自己創立的公司從零成長到市值排名全球前十名的企業經營者。(波克夏是唯一連續15年蟬聯「全美最受推崇企業排行榜」前10名的公司。)

    大家稱巴菲特是「投資之神」,其實是因為他懂經營,他如何挽救一家好公司?如何重整壞公司?如何看出一家公司——或者一個被低估的人——的真正價值?

    沒看過本書,你不知道巴菲特的見解有多犀利好笑,本書編者盧米思是巴菲特認定唯一能整理他思想的詮釋者。
    巴菲特在本書中,很務實的告訴我們:哪些事情不做會後悔、或做了保證後悔

    ◎「股市令投資人大失所望的原因,不是股市下跌,而是儘管股市分明上漲,他們竟然還是賠錢。」
    巴菲特的這篇文章是在將近四十年前寫的,很像今天我們股市的狀況吧!
    通膨率若達到6%,就差不多吃光了股票投資人的利得。

    ◎巴菲特如何選股?何時才是出手好時機?
    「我不是反對投資英特爾,只是不了解半導體,我從不碰我不懂的行業……
    你要等到3壞0好球時才出手。」「一開始吸引我的,往往是一堆壞消息」,就像美國運通從每股65元跌到谷底10元,而巴菲特是耐心十足的袖手旁觀。

    ◎不過股神自己也懊惱,早年的選股標準是「便宜企業」,事實證明不便宜:
    過度追求業績的管理階層可能「開始玩弄數字,一項旁門左道的案例已經夠讓人嫌惡,而廚房裡若是有蟑螂,肯定不只一隻。」

    懂經營,所以投資無往不利。但為何股神獨鍾股票?你要記住股神怎麼說:
    ◎巴菲特早在2003年就抨擊衍生性金融商品是「大規模毀滅性武器」(結果5年後當真爆發金融風暴)。話才說完,巴菲特卻大買這些「大規模毀滅性武器」,他怎麼說?

    ◎投資到底是什麼?為什麼會賠錢?股神特地開了兩堂課教你:
    「投資人的典型行為是愛看後照鏡,不看前方的擋風玻璃。」
    「貪婪與恐懼在市場投票那一刻扮演重要角色,卻不會在股價的體重機上留下痕跡。」
    這兩句話什麼意思?不懂的話,你一定得看看這本書。

    ◎巴菲特選股,跟你哪裡不一樣?
    一般人多半跟著潮流的贏家,巴菲特卻逆向思考:預測輸家比預測贏家容易多了。
    「雖然你很清楚某個產業的重要地位,卻依然找不到可以下手的對象,因為你料不準哪些公司會賺錢。」所以,產業有前景,不代表你的投資就會獲利;而巴菲特投資的糖果、可樂、刮鬍刀平凡無奇,卻獲利非凡。

    ◎巴菲特當然會犯錯,然而他說:「最大的錯,不是做錯事,而是不做而錯過好機會……,
    我做過的投資,即使賠錢也能賠不多,但有些投資機會明知大有可為,卻錯過了,因此少賺的利潤多達一百億美元。」沒有投資微軟,錯了嗎?看股神怎麼說。

    ◎一度有很多人質疑他的價值投資法過時了,因為他打死不肯投資科技股。他回應說:
    「你不會因為別人是否表示贊同就變對或變錯。」他還說:「如果我去商學院教書,我會要求每個學生計算一家網路公司的價值,然後當掉每個算出答案的學生。」

    除了聽股神「怎麼說」,你還能看見他示範「怎麼做」。
    全書妙語如珠,你一定能從裡面找到受用一生的一句話。

    不做會後悔、或做了好後悔的致富語錄

    不妨礙自己,你也能跳著踢踏舞去上班

    1.良好聲譽需花一生的時間去建立,但只消五分鐘就能破壞殆盡。(見201頁)
    2.我給各位一個小建議:選出你最敬佩的人,然後拿紙筆寫下你佩服對方的理由,不過不許寫你自己。接著,誠實地寫出你最討厭的人,一樣把你討厭對方的理由列舉在紙上。(見281頁)
    3.不要做妨礙自己的事。在座每一位都絕對有能力做我所做的任何事,並且超越我許多;可是未來你們當中有些人將有所成,有些人則不會,不會的原因在於你妨礙了自己,而非世界不容許你成功。(見281頁)
    4.我是跳著踢踏舞步去上班的,所以每次聽到有人這樣說,我都會替他擔心:「我打算做個十年,因為我不是很喜歡這份工作,然後我就要去……。」聽起來好像你打算守身如玉,等到老了才要好好享受男歡女愛,這可不是好主意。(見283頁)

    把投資變簡單,你也能當股神
    1.你得等到3壞0好球的時機,才出手。(見119頁)
    2.股神如何做投資判斷?「我們讀資料」就這樣。(見138頁)
    3.真正的投資人歡迎價格波動。因為股市震盪劇烈,代表體質好的企業,其股價時不時會遭到不理性殺低。(見251頁)
    4.這是我們投資哲學的基石:永遠不要指望賣在高點。當你買進的價格夠低,就算脫手時賣個普通價格,也能大賺一筆。(見260頁)
    5.投資這一行有個好處,成功不需要靠很多很多次交易。(見300頁)

    股神踩過的地雷,你更要學
    1.許多併購案進行時,智商一碰到腎上腺素,就敗下陣來,追捕的興奮感令追趕的人盲目,使他們對緊追不捨所衍生的後果視而不見。(見105頁)
    2.只因某樣東西不討好,人們就棄之如敝屣,不過這卻是尋寶的好時機。華爾街人人看好的東西,你得花大錢才買得到。(見136頁)
    3.我們(波克夏)的投資決策不是以信用評等為基礎。如果想要穆迪和標準普爾幫我們管錢,不如直接把錢給他們來得乾脆。(見137頁)
    4.真正優秀的主管不會一覺醒來就發下宏願:「今天我要來削減成本。」難不成他會一覺醒來決定今天要好好呼吸?(見177頁)
    5.廚房裡要是有蟑螂,肯定不只一隻。(見210頁)

    我最後悔:因為不做而錯過好機會
    1.在漂亮的數學算式底下——在那堆貝他值、標準差底下——其實埋伏著流沙。(見318頁)
    2.務必躲開任何在開曼群島做生意的人。(見326頁)
    3.投資人需要避免追買熱門股、爛公司,也不要預測股市高低點。(見403頁)
    4.最大的錯不是做錯事,而是不做而錯過好機會。(見469頁)
    5.投資的風險不該以貝他值來衡量,而是以可能性來衡量——也就是某項投資造成業主持有期滿時,購買力不增反降的可能性有多高。(見596頁)

    跳著踢踏舞的人生,因為我心中真正的資產是——
    1.我們絕對不會要求打擊率四成的棒球選手改變揮棒姿勢。(見368頁)
    2.假如不知道自己的極限,就不算真正擁有那項能力。(蒙格,見482頁)
    3.不論誰押了大筆賭注和人比賽高爾夫,最理想的情況肯定是找老虎伍茲來代打。(見497頁)
    4.(捐出財產)並沒有令我付出最珍貴的資產,也就是時間。(見582頁)
    5.除了健康之外,我最珍惜的資產是為人風趣、多采多姿、友情誼長久的朋友。(見583頁)

    【各界推薦 】

    雪球股系列作者 溫國信
    News98財經起床號主持人 陳鳳馨
    「玩股網」執行長 楚狂人
    財經專家、《今周刊》顧問 林宏文

    序跋:


    前言

    從路人到股神,我看著巴菲特「長大」

      數十年來,商業刊物中最不遺餘力報導華倫.巴菲特的,當屬《財星雜誌》(Fortune),而我任職於《財星雜誌》,長年忝居撰寫巴菲特報導的首席主筆,常有人問我打不打算替他立傳。

      對於這個問題,我一向都給否定的答案,因為我深信好友寫不成好傳記,而我跟巴菲特私交甚篤,不但是四十幾年的老友,我還是他波克夏的股東,投資時間同樣超過四十年;此外,我也義務替他編了35年的《巴菲特致股東信函》。

      我替《財星雜誌》撰寫巴菲特文章時會提到這些事實,只是為了讓讀者知道確有其事;不過,這些資料卻不足以構成一本內容豐富、專業的私人傳記所需的扎實基礎,因為要寫這類傳記,應該和傳記主角保持相當距離,既然我欠缺此一客觀條件,自然不可能替巴菲特立傳。

      巴菲特一定得承認的老實話

      不過,我靈光一閃,想到《財星雜誌》刊登過許多巴菲特文章,它們本身,豈不就是一部活生生的商業傳記?當作一本書來看,再合適不過。於是,就有了各位讀者手上的這本《股神巴菲特的神諭》。

      本書囊括《財星雜誌》所有以巴菲特為主角的重量級文章,另有一些輕鬆短文,如〈這樣做,有錢又有名〉(見第38章)。在這些重量級文章裡,每一篇我都寫了導言或評論,總數約四十篇。這些內容的功能,是解釋每一篇文章的重要之處、巴菲特哪些預測成真或失靈、時至今日他對當初文章的主旨有何看法。

      整體來說,本書涵蓋一大段歷史——總共46年之久——這段期間巴菲特功成名就,不僅對他個人意義深遠,對美國經濟來說也舉足輕重。對此,巴菲特八成會說:「46年,那可是很長的一段時間——幾乎是美國歷史的五分之一呢。」

      本書收錄的文章和摘要,多半由我本人和《財星雜誌》的其他四十多位新聞記者所寫,其中三位是修伊(John Huey)、科克蘭(Rik Kirkland)、施威爾(Andy Serwer),其中柯克蘭與施威爾先後升任總編輯,修伊更是做到時代公司(Time Inc.)編輯長。

      本書也收錄巴菲特本人所寫的文章,他曾為《財星雜誌》寫過兩篇重要的特稿,也曾在他的年度信函裡穿插新聞分析,這部分我們特地抽出來整理成報導文章。本書還有一位鼎鼎大名的作者,那就是比爾.蓋茲(Bill Gates)。
     
      不論是內容或撰稿作者,本書的多元程度都令人驚嘆。我們向來有自知之明,不要一再重複相同路線,萬一出現這種狀況,我通常會淘汰題旨重複的部分。話又說回來,不要重彈老調其實很容易,因為巴菲特總是會找新鮮事做。讀者諸君讀完此書,便能看出華倫商業生涯的軌跡。

      80年代還是路人,20年成神

      《財星雜誌》第一次在報導中提到巴菲特,是我在1966年寫的一篇調查報導,文章的主角是瓊斯(Alfred Winslow Jones,美國社會學家、財經記者,也是現代避險基金創始人),整篇報導裡只有一句話提到巴菲特,而且我還把他的姓氏拼錯了。

      儘管有點心虛,我還是找了個藉口原諒自己:在當年,出了奧馬哈(Omaha),就沒人聽過巴菲特這號人物了。就算到了80年代初期,巴菲特也還稱不上遠近馳名。1983年,《財星雜誌》邀請自由投稿作家托比亞斯(Andrew Tobias)寫一篇關於巴菲特致股東信函的文章(見第6章)時,托比亞斯聽都沒聽過巴菲特這個傢伙。換句話說,托比亞斯錯過了1977年巴菲特替我們寫的那篇講通膨的重量級文章(見第3章),直到現在還有人為了那篇文章寫信跟他交流。

      本書中間部分由我在1988年寫的一篇人物專訪打頭陣,標題是「解密:巴菲特的內幕故事」(見第15章),描述他如何在投資老本行之外再添第二項專業——企業管理,後來他果真將波克夏打理成美國企業界的一支雄兵。

      很少人明白這家公司當年有多麼不起眼,巴菲特於1965年買下波克夏時,它只是新英格蘭的一家紡織公司,規模很小,根本擠不進全球五百大企業排行榜。反觀2011年時,波克夏已經名列全球營收前五百大企業的第七名,若是以市場價值來排名,也高居第九名,成績優於巴菲特自己的期待——這些成就竟然都發生在一個人的有生之年,當然,目前還在持續當中。

      完整重現股神經典戰役,以及神諭

      本書最後一部分的重心,放在巴菲特人生軌跡的後端,也就是超越投資和企業經營領域,邁入慈善事業。這一步並不需要他獨創什麼見解,巴菲特從來不贊成遺留大筆財富給後代,他自己的錢幾乎全都捐給了慈善機關。

      巴菲特一直以為小自己兩歲的妻子蘇絲(Susie,這是巴菲特妻子與女兒的共同小名,本書將妻子譯為蘇絲、女兒譯為蘇西,作為區隔)會活得比他久,等巴菲特百年之後替他捐出遺產,沒想到2004年蘇絲中風離世,慈善重任又回到巴菲特肩上,一點兒也不輕鬆。2006年,他乾脆宣布要立刻著手捐出財產,2010與蓋茲夫婦發起「捐贈宣言」運動,每次有富人響應,《財星雜誌》都會撰文報導,我把相關的封面故事置於書末。

      撇開投資不談,巴菲特這個人還有許多方面值得大家津津樂道;但反過來說,如果把巴菲特從投資領域抽出來,投資界勢必會出現好大一塊空缺。本書最後一篇文章,摘自巴菲特的2011年度報告(見第72章),他解釋投資有三種類型,也昭示自己最喜歡的種類。他的選擇可說是意料之中,倒是讀者在閱畢本書之際,有緣得到巴菲特醍醐灌頂的新投資建議,自然不是什麼壞事。

      對我來說,編纂此書無異是回顧自己任職《財星雜誌》的事業生涯(1954年至今),並藉此重溫無數警語,當然也沒忘記把巴菲特的名字寫對。更重要的是,本書提醒讀者巴菲特所具有的投資和經商天賦,而且多年來他的思想一以貫之,毫無前後扞格之處,確實是一本豐富、有益的讀物。

      名作家巴克利(William Buckly)的友人曾為他下了一句評語,在此我要拾人牙慧,借他的話一用:《財星雜誌》與我何其幸運,在華倫.巴菲特蛻變成今日模樣的這段歲月中,有幸與他一路相隨。

    目錄:


    不做會後悔、或做了好後悔的致富語錄
    《財星雜誌》精選.巴菲特獨家照片
    推薦序一 巴菲特投資法應用在台股,有竅門
    推薦序二 是股神也是騎士,我看巴菲特這本書
    前言 從路人到股神,我看著巴菲特「長大」

    第一部 大時代.序(1966~1985)
    1.經典之作初登場,連名字你都寫錯
    2.年年都獲利,為何關門大吉?
    3.高通膨下的股票投資 巴菲特親筆
    4.800萬變5億,代操傳奇轟動全國
    5.捐款表達立場也不行?不捐了
    6.董事長致股東信,從此視同神諭
    7.葛拉漢—杜德派九大高手,我為首
    8.敗筆:超愛迪士尼,三年卻仳離
    9.庫藏股是經營高層的測謊機

    第二部 極盛時代.破(1986~1990)
    10.沒數據怎麼分析?「我讀資料,就這樣」
    11.兩度年成長破48%,巴菲特錯了
    12.想做什麼都行,就是別想肥缺
    13.「我們有錢,也能迅速行動……」
    14.我們不需要股票指數期貨 巴菲特親筆
    15.解密:巴菲特的內幕故事
    16.一生最重要的一天:所羅門十年苦戰
    17.股王上市,又破紀錄
    18.神諭通知你買進,不通知賣出
    19.牌品看人品
    20.贊助理念,比選擇股票困難多了
    21.破天荒:神也要借錢投資的機會
    22.如何判斷好的投資經理人
    23. 悔:我學到的「機構強制力」 巴菲特親筆

    第三部 三不朽時代.Q(1990~1998)
    24.巴菲特家族的減肥機制
    25.波克夏也有大跌的一天,買呀
    26.巴菲特買垃圾
    27.神曰:主管的股票選擇權,應列入損益表
    28.早就想喝可樂,趁崩盤發動攻勢
    29.β值計算風險?大誤!波動是機會啊
    30.「公司倒閉了,兩次」我賺到不好意思說
    31.比爾.蓋茲論巴菲特:從厭惡到至交
    32.化解衍生性金融商品亂象,很簡單
    33.我們不但沒有文件,連人員都沒有
    34.65塊跌到10塊,為何還看好?
    35.我終於買得起「一股」波克夏了
    36.太陽系兩大首富對話:成功?幸福?

    第四部 看準盤勢的一、兩堂課(1999-2002)
    37.投資獲利,與智商無關。不信?你看……
    38.只做自己懂的事
    39.股市暴跌時,我就來聽股神講福音
    40.如何遏止假帳?聽聽先知妙計
    41.巴菲特第一次給投資人開課
    42.我支持希拉蕊,捐一千塊
    43.其實我經營比選股更神
    44.巴菲特給投資人的第二堂課
    45.企業界夢寐以求的四個字
    46.巴菲特說了太多話的那一天
    47.切勿用股利做為選股的唯一標準

    第五部 除了股票,我還投資這些……(2003-2006)
    48.我看衍生性金融商品 巴菲特親筆
    49.再談垃圾要分類 巴菲特親筆
    50.好花不「長」開,看準趕緊摘
    51.發揮影響力的方式:少開口
    52.揮霍島與節儉島
    53.巴菲特品牌系列商品
    54.我所聽過的最爛忠告
    55.做錯和錯過,後者才是嚴重犯錯
    56.誰害你滾不出雪球?
    57.巴菲特背後的男人
    58.支持通用汽車,買車不買股

    第六部 還有哪些事我不做會後悔、或做了會後悔(2006-2012)
    59.巴菲特的錢怎麼都給了比爾.蓋茲
    60.叫「擔保」的,通常沒擔保
    61.信用紀錄不良的股神
    62.為何金融風暴下你毫髮無傷?
    63.花十年證明指數型基金卡好
    64.我繳的稅太少了
    65.巴菲特教你判斷何時進場
    66.我的銀行拒絕貸款給我
    67.巴菲特vs.比亞迪,誰在幫誰充電?
    68.最受推崇的,推崇誰?
    69.併購快狠準,因為更懂整頓
    70.跳著踢踏舞去捐錢,更難啊!
    71.爸爸是神,兒子如何做自己?
    72.股神為何不投資黃金 巴菲特親筆

    編者最後的話
    謝詞

     

     

    Yahoo:會員優惠多,不定期的84折,商品品牌齊全

     

    Yahoo:連長年為電腦端網友最愛光臨的購物網站,2017平均單月256萬不重複造訪人次。

    更多股神巴菲特的神諭:不做會後悔、或做了好後悔的致富語錄相關產品:


    根據公開資訊觀測站資料,鴻海董事會11日決議擬配發員工酬勞約102.39億元。若以鴻海2016年年報資料來看,鴻海員工人數約7510人,以此粗估,鴻海平均每位員工可分紅136萬元。

    (中央社/資料照片)

    不過市場人士指出,鴻海平均員工分紅數字只有參考意義,員工實際分紅內容受到職位、考績、年資、以及其他因素影響,並不代表員工實際可拿到這個平均數。

    根據年報資料,到去年4月底為止,鴻海集團職員人數約14.45萬人,作業員人數約47.39萬人,集團合計人數約61.84萬人。

    鴻海也擬現金減資新台幣約346.57億元,消除股份34.65億股,減資比例約20%,減資後股本約1386.29億元,每股退還股東現金2元。此次現金減資是鴻海上市首次辦理現金減資。

    此外鴻海擬盈餘分配現金股利每股2元,擬配發股東現金總金額達到346.57億元。

    因此股東透過鴻海現金減資和盈餘配息,每股可拿回4元。



    以下內文出自: https://tw.news.yahoo.com/%E8%B6%85%E7%BE%A8%E6%85%95-%E9%B4%BB%E6%B5%B7%E6%93%AC%E7%A0%B8%E9%80%BE1

    arrow
    arrow
      全站熱搜

      jqq85gf40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